2月8日,元宵节,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日,天色阴沉。这天不会有月亮,更不会有灯展和焰火,空荡荡的乡道上,只看得到一处简陋的“关卡”,一根绳子连着一辆货车,两三个值班人员,就构成了它的全部。
不远处驶来一辆三轮车,身穿红马甲的曹锰和执勤人员一人拿着额温枪,一人上前示意拦停车辆,测体温、登记、消毒、发宣传单,并耐心劝返,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。
曹锰是我校bat365在线平台化学教研室的教师,也是一名党员。春节前,他随爱人回湖北荆门探亲,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安排,现身处疫区无法按计划返回南昌。家乡疫情严峻,他迫切想要做些什么,便就地请缨,成为了战“疫”一线的一名返乡志愿者。
“这里是湖北,疫情地图上颜色最深的地方,我们这个‘关卡’所在地荆门市旧口镇距离疫情风暴核心的武汉200公里,武汉‘封城’第三天也‘封村’了。别看它只是个‘不起眼’的关卡,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,毗邻省道,十里八村采买都从这里经过。”曹锰告诉记者,平淡的语气中透着一丝凝重。
在湖北农村,还有很多这样的“关卡”,它外表十分简陋,内里却规制严整、五脏俱全,作为战“疫”斗争的“责任阵地”,它运作起来,一样是不漏一人一车。
2月15日,突降大雪,寒风刺骨。清早8点半,曹锰冒着风雪准时来到卡点值守。卡点设在岔路口,几无遮拦,处在风口上,比其他地方冷很多。因物资紧缺,执勤帐篷过几天才能调拨下来。站在外面太冷了,登记时笔芯冻得写不出字,额温枪也不灵敏。曹锰和一起值班的人商量,将额温枪揣在身上,轮流到货车里避风。
临近午间,来了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大爷,戴着一个破旧的布口罩。“大爷,您好,您从哪里来?给您量下体温吧。”曹锰一边上前询问,一遍掏出口袋里的口罩给他。值守人员每人每天可以领用两个口罩,曹锰经常都会攒下一个发给陌生人。可今天这位大爷脾气十分火爆,不要口罩也不配合检查,还恶语相向,执意要闯卡通过。曹锰和同伴将其拦下,耐心地向他解释:“现在疫情危险,我们也是为了保证您的安全,强行闯卡可以报警拘留,您要过去干什么,我们帮您去,您看这样行不行?”一番诚恳的沟通,大爷终于没了怒气。
这样的“急脾气”,曹锰碰到了很多,但身为湖北人,他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,“疫情这块石头在很多湖北人心里激起了恐怖的涟漪,需要时间来平息和化解。”
2月20日下午2点,曹锰按照学校课程安排,开始了本学期的第一次《普通化学》课程,也是他迄今为止第一次进行线上教学。他的心里一半兴奋、一半慌张。课前,他连续准备了好几个晚上,根据教学视频完善PPT课件,搜寻大量的图片、视频、动画丰富PPT内容。考虑到学生在家上课没有教材,他还准备了一份手写版的“学生专用”笔记,笔记字迹工整、图文并茂,涵盖了第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重点。课上,他让学生先看30分钟教学视频,然后再通过直播,运用PPT,将教学重难点重新讲了一遍,并设置提问、讨论环节,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。课后,他将独家定制的“笔记”分享在QQ群里,提醒同学们一定要记好笔记。
第一次在线教学顺利结束,学生反响不错,曹锰欣然松了口气,“明天早上可以安心去值班了。”
然而,2月21日,却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。下午15点多,曹锰从值守点返回家中拿东西,突然听到隔壁邻居家传来一声嘶吼,紧接着就是“嘭”的一声巨响,他心里一紧,赶紧冲到楼顶上,只见邻居家后排平房顶上,父亲正抱着大儿子痛哭,地上一滩血。他一边拨通急救电话,准确报告救助方位,一边给卡点打电话求救,并让家人找来梯子和几根粗麻绳备用,自己先去隔壁安抚邻居不要乱动,等待救援人员赶来。最后,在医生的指导下,大伙一起顺利将孩子从平方顶上运了下来。
救护车走远后,曹锰才慢慢回过神来,刚才出了一身汗,风一吹,冷得直哆嗦。晚上,得知孩子摔折了腿,头部受了重创导致颅内出血,好在暂时没有生命危险,“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!”曹锰感慨道。
邻居家是村里的贫困户,一家四口,大儿子20来岁,从小便患有精神疾病,一直靠药物控制,疫情期间困在家里,病情加重,发生了意外,还落得终身残疾,家里无疑是雪上加霜,小儿子才8岁,这下也无人看管了。曹锰和家人商量,决定一起帮助照看小朋友。卡点轮班回来,曹锰便会指导小朋友完成学校的线上学习,还会教他下棋、写字,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他进行心灵疏导。他不希望家庭的悲剧事件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。他说:“经过这件事,我觉得人的生命和心灵是坚强的,同时也是脆弱的,尤其是在疫情环境下。疫情期间,除了保护好身体,也要保护好心理。那些脆弱的人群,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呵护。”
“草木知春泽,但尽绵薄力。”曹锰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。滞留湖北的50余日里,他只想着尽己所能为家乡抗疫做点什么。疫情之下,还有很多和曹锰一样、为保护我们贡献力量的“普通人”,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回归平凡的生活。
让我们向普通人致敬。
(文/徐胜 李涵钰 图/曹锰)